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注释:
1. 太史公:指司马迁自己,因他曾担任太史令。
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意为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像大路一样使人向往。
3. 乡往:向往。
4. 适鲁:到鲁国去,即现在的山东曲阜一带。
5. 仲尼庙堂:指孔子的庙宇。
6. 诸生:弟子们。
7. 时习礼:按时练习礼仪。
8. 低回:徘徊,流连忘返。
翻译: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行走。”虽然我未能到达那样的境界,但心中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著作,仿佛看到了他本人的样子。有一次我到了鲁国,参观了孔子的庙堂以及他的车马、服饰和祭祀用的器具,看到学生们在家中按时学习礼仪,我不禁在那里徘徊,舍不得离开。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对孔子深深的敬仰之情。他对孔子的思想和行为充满了崇高的敬意,并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后人。这不仅是对孔子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