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工群体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部分企业因资金链紧张、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和社会稳定。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现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工资拖欠问题。
一、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监管责任落实,提升企业诚信意识,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工作原则
1. 依法依规:严格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合法合规。
2. 属地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属地政府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 标本兼治:既注重当前问题的及时解决,又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欠薪现象的发生。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1. 完善制度体系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明确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责任,落实工资保证金、实名制管理、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确保工资支付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督。
2. 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人社、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要联合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重点对建筑、制造、餐饮等易发生欠薪问题的行业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并依法严肃处理。
3. 强化信用管理
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纳入失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融资贷款等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4. 畅通维权渠道
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平台,简化维权流程,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确保农民工能够便捷、高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5.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营造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四、组织保障
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的督导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工作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投诉举报明显下降、企业用工行为更加规范的目标,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