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肩接踵的意思(成语词典)】在汉语中,成语是文化与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其中,“摩肩接踵”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群密集、热闹非凡的场景。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析“摩肩接踵”的含义,并结合成语词典的内容,全面了解它的用法与背景。
一、“摩肩接踵”的字面意思
“摩肩”指的是肩膀相碰,“接踵”则是脚跟相触。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描绘的是人们拥挤在一起,肩膀挨着肩膀,脚跟抵着脚跟的情景。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集市、车站、节日庆典等场合。
二、“摩肩接踵”的引申意义
除了字面的拥挤之意外,“摩肩接踵”还常常用来形容社会繁荣、经济活跃的景象。例如,在古代的市集上,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就可用此成语来形容那种热闹非凡的氛围。
此外,它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负面意味,表示环境嘈杂、秩序混乱,甚至可能暗示人们为了利益而争抢、挤兑的现象。
三、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摩肩接踵”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天下之大,人众之多,其车马之辐,摩肩接踵。”这说明早在东汉时期,该成语就已经被用来描述人群密集的场景。
而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常见于新闻报道、日常对话等场合。
四、使用示例
1. 描写场景:
“春节期间,庙会现场摩肩接踵,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2. 比喻社会现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交通高峰时段总是摩肩接踵,行人车辆交织成一幅繁忙的画面。”
3. 表达拥挤感:
“地铁站里人潮汹涌,大家摩肩接踵,几乎无法移动。”
五、相关成语对比
- 川流不息:形容人车马来往不断,强调持续不断的流动。
- 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强调数量上的庞大。
-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繁杂的样子。
这些成语虽然都与人群有关,但侧重点不同。“摩肩接踵”更强调身体之间的接触与拥挤,而“人山人海”则更突出人数之多。
六、结语
“摩肩接踵”作为汉语中的经典成语,不仅具有形象生动的表达力,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生活中,它依然被广泛使用,帮助我们更好地描绘和理解各种拥挤、热闹的场景。
通过成语词典的查阅与学习,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其含义与用法,从而在写作或交流中灵活运用,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