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第二十五章感染性腹泻)】在流行病学的学习过程中,感染性腹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章主要围绕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传播途径、流行特征、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展开。以下是一些典型试题及其参考答案,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该章节的理解。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种病原体最常引起儿童急性腹泻?
A. 轮状病毒
B. 大肠杆菌
C. 伤寒沙门氏菌
D. 霍乱弧菌
答案:A
解析: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尤其在5岁以下儿童中高发。
2. 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A. 空气传播
B. 接触传播
C. 水和食物传播
D. 虫媒传播
答案:C
解析:多数感染性腹泻病原体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属于粪-口途径传播。
3. 霍乱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 剧烈腹痛伴发热
B. 水样便、无腹痛
C. 黏液脓血便
D. 发热、呕吐、腹泻
答案:B
解析:霍乱以剧烈的水样腹泻为特征,通常不伴有明显腹痛,但可迅速导致脱水。
4. 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措施是?
A. 接种疫苗
B.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C. 使用抗生素
D. 限制饮食
答案:B
解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饮用安全水源等,是预防感染性腹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简答题
1. 简述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其传播方式。
答: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和寄生虫(如贾第虫)。其传播方式多为粪-口途径,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直接接触传播。
2. 如何进行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答:流行病学调查应包括病例定义、发病率分析、流行趋势观察、传播链追踪、环境因素评估以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价。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明确病原体种类,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三、论述题
试论述感染性腹泻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性及其防控策略。
答:感染性腹泻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因卫生条件差、医疗资源不足,导致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传播广泛、易暴发流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管理、推广疫苗接种、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是防控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措施。此外,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也是减少疾病负担的重要手段。
结语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深入学习与练习,能够更好地理解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传播特点及防控方法,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