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括号里最大、最小填几)专项练习题2套,常考内容,要】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关于“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的题目是常见的考点之一。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以及基本运算规则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两套专项练习题,适合课后巩固和复习使用。
一、练习题一:基础题型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不等式成立。
(1)3 + 5 > ( )
(2)9 - 4 < ( )
(3)7 + 2 = ( )
(4)6 - 3 ≤ ( )
(5)8 + 1 ≥ ( )
2. 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得不等式成立,并写出最大或最小的可能值。
(1)( ) + 4 < 10,最大能填( )。
(2)( ) - 3 > 5,最小能填( )。
(3)7 + ( ) ≤ 12,最大能填( )。
(4)9 - ( ) ≥ 4,最小能填( )。
(5)( ) + 5 ≥ 9,最小能填( )。
3.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并填上合适的数。
(1)6 + ( ) < 10,最大能填( )。
(2)( ) - 2 > 3,最小能填( )。
(3)5 + ( ) ≤ 8,最大能填( )。
(4)( ) + 7 ≥ 10,最小能填( )。
(5)( ) - 4 < 5,最大能填( )。
二、练习题二:进阶题型
1. 根据条件填写合适的数字。
(1)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得 5 + ( ) < 12,最大能填( )。
(2)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得 9 - ( ) > 3,最小能填( )。
(3)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得 7 + ( ) ≤ 10,最大能填( )。
(4)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得 8 - ( ) ≥ 2,最小能填( )。
(5)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得 ( ) + 6 ≥ 11,最小能填( )。
2. 填空题,结合加减法进行判断。
(1)( ) + 3 < 9,最大能填( )。
(2)( ) - 5 > 2,最小能填( )。
(3)6 + ( ) ≤ 11,最大能填( )。
(4)7 - ( ) ≥ 3,最小能填( )。
(5)( ) + 4 ≥ 7,最小能填( )。
3. 综合应用题。
(1)小明有 10 元钱,他买了一支笔花了 6 元,剩下的钱最多还能买多少元的文具?
(2)小红有 8 块糖,她想分给同学,每人分 2 块,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3)妈妈买了 12 个苹果,她想平均分给 3 个孩子,每个孩子最多可以分到几个?
(4)小刚有 15 张卡片,他想送给朋友,每人送 4 张,最多可以送几个朋友?
(5)小美有 9 支铅笔,她想送给弟弟,每人送 3 支,最少可以送几个?
小贴士:
- 这类题目虽然看似简单,但需要孩子仔细审题,注意“最大”和“最小”的区别。
- 遇到“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时,要根据题意灵活判断。
- 可以通过画图、摆小棒等方式辅助理解,提高解题准确率。
通过反复练习这些题目,孩子们不仅能提升计算能力,还能增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建议家长在辅导时多鼓励孩子动手操作,逐步建立数学思维习惯。希望这套练习题能为孩子的数学学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