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相邻数》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知道一个数的前后两个数就是它的相邻数。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操作和游戏,找出某一个数字的相邻数,并能正确说出它们。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 数字卡片(1~10)
- 小动物贴纸或图片(如小猫、小狗等)
- 操作板或数字排列图
- 音乐播放器(用于游戏环节)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复习1~10的数字顺序。
提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1到10的数字,看看谁最熟悉?”
请个别幼儿进行朗读,鼓励其他幼儿跟读。
2. 探索与发现(10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1~10的排列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你们有没有发现,每个数字旁边都有一个朋友?比如数字2,它左边是1,右边是3,这两个数字就是2的邻居,我们叫它们‘相邻数’。”
教师用小动物贴纸作为“数字的朋友”,在数字卡片旁边贴上对应的动物,帮助幼儿形象理解“相邻数”的概念。
3. 操作与实践(15分钟)
分组进行“找邻居”游戏:
- 每组幼儿拿到一套数字卡片(1~10),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字,幼儿要快速找到它的两个“邻居”。
-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如只说一个数字,让幼儿说出它的前一个和后一个数字。
- 也可以使用操作板,让幼儿将数字按顺序排列,并指出每个数字的相邻数。
4. 游戏巩固(10分钟)
开展“找朋友”音乐游戏:
- 幼儿围成一圈,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
- 教师播放音乐,当音乐停止时,幼儿要迅速找到自己数字的相邻数,组成一组。
- 成功组合的幼儿可以获得小贴纸奖励。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谁能说说什么是相邻数?”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玩“找邻居”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数字拼图或数字排序游戏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索。
-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数字的排列,如楼层号、门牌号等,增强对相邻数的实际感知。
五、活动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操作和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是否能准确识别相邻数,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参与积极性,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六、注意事项:
- 活动过程中注意控制节奏,避免幼儿因疲劳而失去兴趣。
- 对于理解较慢的幼儿,可给予更多个别指导和鼓励。
- 游戏环节需确保安全,避免拥挤和争抢。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设计,结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注重趣味性与操作性,旨在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掌握“相邻数”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