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实用教学设计x】一、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作者梁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同时融入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生命力量的感悟。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文本。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含义及用法;
- 理解作者描写壶口瀑布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 学会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批注等)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人文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致描写展现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 难点:体会作者在描写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壶口瀑布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壶口瀑布的基本信息,完成预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其气势;
- 提问:“你见过哪些壮丽的自然景观?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 引出课题《壶口瀑布》,并介绍作者梁衡。
2. 初读课文(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咆哮”“震耳欲聋”“千军万马”等。
3. 整体感知(10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壶口瀑布?
-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文章结构(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
4. 布置作业(5分钟)
-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 摘抄文中描写瀑布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细读品析,深入探究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情况;
- 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2.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瀑布的关键词句;
- 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 结合具体语句,探讨作者在描写中流露出的情感。
3. 合作探究(10分钟)
-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壶口瀑布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谈对“生命力量”的理解。
4. 拓展延伸(5分钟)
- 展示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片段(如《三峡》《天山景物记》),比较异同;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好一篇描写自然的散文?
第三课时:总结升华,写作实践
1.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课文内容,强调作者的写作技巧与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 写作训练(20分钟)
- 以“我眼中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
- 要求:运用本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表达个人感受。
3. 展示交流(5分钟)
- 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 鼓励学生互评,提升写作兴趣与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
```
《壶口瀑布》教学板书
一、主要内容
——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二、写作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
三、情感表达
——热爱自然、赞美生命
四、写作启示
——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通过多角度的阅读与写作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品味与迁移运用能力,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