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18页)】在宋代众多词作中,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以其深沉的情感与强烈的家国情怀,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深切感慨,也寄托了他对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开篇即以苍凉之笔描绘出江西造口一带的景象。郁孤台,是赣江边的一座古台,曾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清江水则象征着历史的流淌与人民的苦难。诗人站在台上远眺,心中涌起无限悲愤,仿佛看到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在这条江边留下泪水,令人动容。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北方,遥望被金人占领的故都长安。然而,眼前却是一重重山峦阻隔,无法抵达。这里的“可怜”二字,既是对山川险峻的感叹,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哀叹。山虽高,但心更远;路虽远,志未改。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全词中最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之一。青山虽高,却挡不住江水东流,正如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也暗示着外敌终将被驱逐,正义必将胜利。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结尾处,诗人借景抒情,黄昏时分,江水悠悠,鹧鸪声声,更添几分愁绪。这种情感并非绝望,而是对未来的思索与期待。鹧鸪的啼叫,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前路艰难,也要坚持前行。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辛弃疾以词为剑,以笔为矛,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写下了一曲壮怀激烈的爱国之歌。
这首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那个时代士人心中的共同呐喊。读此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一位爱国者的赤子之心。
在今天看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更要为国家的未来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