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阅读及阅读答案】《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收录于《柳河东集》。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永州所见的小石潭景色,表达了他当时孤寂、凄凉的心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一、原文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1. 文章开头写“闻水声,如鸣佩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这样写是为了引出小石潭的发现,营造一种清脆悦耳的氛围,激发读者的兴趣,也为后文描写小石潭的清澈和幽静做了铺垫。
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鱼儿比作在空中游动,形象地表现了潭水的清澈和鱼儿的自由,增强了画面感。
3. 作者为什么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答: 因为小石潭环境过于清冷寂静,让作者感到孤寂、凄凉,内心感到压抑,所以决定离开。
4.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
答: 文章按照“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水来源—潭边环境—离开小石潭”的顺序展开,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5.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开始时因发现小石潭而感到喜悦,接着被潭中鱼的灵动所吸引,心情轻松愉快;但随着对环境的深入观察,又感受到一种孤寂与凄凉,最终选择离开,表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三、总结
《小石潭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篇寄托情感的作品。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之美与个人心境紧密结合,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柳宗元“寄情山水、借景抒怀”的艺术风格,是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