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忆读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冰心。这篇文章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与书为伴的经历,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阅读的深刻感悟。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阅读观、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文本。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忆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该单元的主题为“阅读与成长”。本单元通过多篇与阅读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共鸣。
《忆读书》作为本单元的重点篇目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它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讲述,向学生展示了书籍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 文本内容简析
文章开头,作者以“我”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读书经历。她提到小时候读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接着是《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名著。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她逐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文中多次强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作者对阅读的深切体会,也是她对后辈的真诚寄语。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情,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模仿。
3.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建议
1. 导入设计
可以通过提问“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一本书?为什么?”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出冰心的《忆读书》,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课文。
2. 阅读指导
- 初读感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
- 精读品味:重点分析作者对不同书籍的感受,体会其情感变化,感受文字背后的思想与情感。
- 合作探究:组织小组讨论,探讨“为什么说‘读书好’?”“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等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拓展延伸
- 推荐书目:结合文中提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作品,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如《西游记》《安徒生童话》等。
- 阅读实践: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增强阅读的实效性。
三、相关素材推荐
1. 作者简介——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她的作品以清新优美、充满童趣和母爱为主题,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她一生热爱文学,也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尤其关注青少年的阅读与成长。
2. 课文背景
《忆读书》写于1984年,当时冰心已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她在回顾自己一生的阅读经历时,深深感受到书籍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文章虽是回忆,却饱含深情,是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3. 相关阅读材料
- 《繁星·春水》节选
- 《寄小读者》片段
- 其他关于阅读的名家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等。
四、结语
《忆读书》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它用质朴的语言传递了深沉的情感,用真实的经历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力量,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在书香中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爱上阅读,让书籍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最忠实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