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下册七年级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掌握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法律与自身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树立依法行事、依法维权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
- 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实践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法律条文、典型案例、视频资料)
-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
- 情境模拟活动设计
2. 学生准备:
- 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或经历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被同学欺负、受到不公平对待?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引出“法律”这一话题,说明法律是保护我们权益的重要工具。
2. 新知讲解(15分钟)
- 法律是什么?
通过简明的语言解释法律的定义,强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
- 法律的作用: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公民权利、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作用。例如:
- 法律保护我们的受教育权
- 法律禁止校园欺凌
- 法律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 案例分析(10分钟)
展示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小明遭遇校园暴力后如何求助”、“小红被网络诈骗如何维权”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讨论应对方法。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行为可能违反法律?
- 如果遇到法律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寻求帮助?
- 你希望法律在哪些方面给予青少年更多的保护?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 情境模拟(10分钟)
设置一个生活场景,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一方想用武力解决”,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如何用法律方式处理问题,体验法律在现实中的应用。
6.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法律不仅是规则,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守护者”。鼓励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有法治意识的好少年。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我身边的法律故事》,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法律对我们的影响。
2. 查阅《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写出其中一条对你最有启发的条款,并谈谈你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互动活动,增强了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