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说课稿-】一、课文原文
《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被打翻了,
到处都是绿的——
飘落的树叶是绿的,
柏油马路是绿的,
墙上的青苔是绿的,
雨后的草是绿的,
天空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都集中起来,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着,
像一幅画,
又像一首诗。
我忽然觉得,
自己也是一片绿叶,
在风中轻轻摇摆,
和它们一起跳舞。
二、教学知识点梳理
1. 作者简介
《绿》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作品。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是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2. 词语积累
- 墨水瓶:比喻颜色浓重的物体。
- 重叠:一层层地叠放。
- 交叉:相互交错。
- 摇摆:来回移动。
- 跳舞:比喻在风中轻轻晃动。
3. 句子理解
-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被打翻了”: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绿色无处不在的景象。
- “所有的绿都集中起来,重叠在一起”:说明绿色非常丰富,层次分明。
- “我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一片绿叶”:通过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融入感。
4. 写作特点
- 意象丰富:通过多种自然景物展现“绿”的多样性。
- 语言优美:用词简练,富有诗意。
- 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心灵的共鸣。
5. 主题思想
《绿》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各种绿色的景象,展现了绿色的生机与美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三、说课稿设计
课题名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
授课年级:四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 学习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绿”的多样性和美感。
- 学习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 理解“我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一片绿叶”这一句的深层含义。
- 体会诗人对自然的情感投入。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展示绿色自然图片)
- 黑板、粉笔、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预习课文并收集关于“绿”的词语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绿色自然风景图,提问:“你看到哪些绿色?”
- 引出课题《绿》,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课文(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 圈画生字新词,教师讲解重点词语。
3. 精读品析(15分钟)
- 分段朗读,逐句分析。
- 引导学生找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之美。
- 讨论:“为什么说‘所有的绿都集中起来’?”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他们眼中“绿”的样子。
- 小组合作:用“绿”造句,分享交流。
5. 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课文内容,强调“绿”的美丽与生命力。
-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发现?
6. 作业布置
- 抄写课文优美的句子。
- 观察身边的绿色,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
绿
↓
自然之美
生命之色
心灵之境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
如需配套PPT课件或教学设计详细方案,欢迎继续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