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联想与想象》(作文课)教学设计(10页)】一、教学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语文
- 授课年级:初中二年级
- 课时安排:2课时(共90分钟)
- 教学《发挥联想与想象》
- 教学目标:
- 理解联想与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 掌握基本的联想与想象方法;
- 能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联想与想象,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 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联想与想象。
- 教学难点:
- 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写作技巧;
-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避免写作过程中的“无话可说”。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文字素材);
- 写作练习纸若干;
- 学生优秀范文片段若干;
-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如名家写作片段)。
- 学生准备:
- 预习课文《联想与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 准备笔记本和笔;
- 思考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联想经历。
四、教学过程设计(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联想与想象
1. 导入新课(10分钟)
-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一片云,想到它像一只小动物?”
-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联想经历。
- 展示几张图片(如天空、树叶、日常物品),让学生自由联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 讲授新知(20分钟)
- 定义讲解:
- 联想: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例如:看到“春天”,想到“花开”、“鸟鸣”。
- 想象: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情境。例如:设想未来的世界、虚构一个故事。
- 举例说明:
- 举例说明联想与想象在古诗文中的运用(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分析学生提供的写作片段,指出其中的联想与想象部分。
3. 小组讨论(15分钟)
- 分组讨论:
- “你在哪些情况下会用到联想和想象?”
- “你认为联想和想象对写作有什么帮助?”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10分钟)
- 给出几个关键词(如“雨天”、“夜晚”、“书包”),让学生分别进行联想和想象写作。
- 提供写作模板(如:“当我看到……,我想到了……”),帮助学生组织语言。
5. 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联想与想象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______》,要求使用联想与想象。
第二课时: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
1. 复习导入(10分钟)
- 教师展示学生上节课的写作片段,点评优点与不足;
- 提问:“你们是如何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有没有遇到困难?”
2. 技巧指导(20分钟)
- 联想技巧:
- 从感官出发(视觉、听觉、嗅觉等);
- 从生活经验出发(回忆、观察);
- 从情感出发(喜怒哀乐)。
- 想象技巧:
- 创造新场景(如科幻、童话);
- 拓展情节(如续写故事、改写结局);
- 使用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
- 案例分析:
- 分析名家作品中的联想与想象(如鲁迅、老舍、朱自清等);
- 对比学生习作,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3. 写作实践(25分钟)
- 学生根据题目《我眼中的______》完成写作;
-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
- 提供写作提示卡(如:“你可以写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时刻……”)。
4. 互评与交流(15分钟)
- 学生交换作文,互相阅读并提出建议;
- 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朗读,全班共同评价;
- 教师总结常见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5. 总结提升(10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强调联想与想象是写作的灵魂;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多思考、多想象。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建议
- 教学反思:
- 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表达方式上仍需加强;
- 部分学生对“想象”的理解较为模糊,需进一步引导;
- 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升课堂趣味性。
- 拓展建议:
- 开设“创意写作角”,鼓励学生每日写一段联想或想象的小片段;
- 组织“故事接龙”活动,锻炼学生的即兴写作能力;
- 鼓励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积累写作素材。
六、板书设计(简要)
```
《发挥联想与想象》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联想?
→ 由一物想到另一物
二、什么是想象?
→ 创造新形象、新情境
三、如何运用?
→ 从感官、生活、情感出发
→ 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四、写作小贴士:
1. 多观察,多思考;
2. 大胆想象,不怕出错;
3. 用心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
七、参考资料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中学作文教学实用指南》
-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相关作家作品选段(如《背影》《春》等)
八、附录(可选)
- 学生优秀作文样例
- 写作练习题库
- 联想与想象训练卡片(如“词语联想游戏”)
结束语:
写作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心灵的旅程。通过联想与想象,我们可以让文字更有温度、更有力量。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写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