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示范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中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方式表达情感的特点。
-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理解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之情。
-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语言的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 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坚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描写壶口瀑布的写作手法,体会其语言之美。
- 难点:领悟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观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黄河”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壶口瀑布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课文录音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壶口瀑布的基本资料,了解作者梁衡及其作品风格。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画面。
- 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瀑布?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引出课题《壶口瀑布》,介绍作者梁衡,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 教师抽查朗读情况,纠正发音,讲解重点词语(如“挟”“怒不可遏”等)。
-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结构脉络。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朗读,重点分析描写壶口瀑布的段落。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 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壶口瀑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
4.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语言赏析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抄写文中的优美句子并进行仿写练习。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 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壶口瀑布的“壮观”体现在哪些方面?
2. 深入探究(20分钟)
- 小组合作,分析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探讨作者为何多次描写壶口瀑布的气势。
- 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黄河”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意义。
- 拓展延伸:结合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比较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3. 拓展延伸(10分钟)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游览过或想象过的自然景观,尝试用文字描绘出来。
- 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推荐梁衡的其他散文作品,如《晋祠》《觅渡》等。
4. 课堂总结(5分钟)
- 总结全文,强调语文学习中“读—思—悟”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板书设计:
```
《壶口瀑布》——梁衡
一、内容概要:
描写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
二、写作特色:
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2. 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三、情感主旨:
赞美大自然的伟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
六、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与品析,引导学生在语言中感受情感,在文本中体会文化。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