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一、作文题目回顾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为:“生活中,人们常常期待一个“标准答案”,但很多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的哲理,鼓励考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关注现实与人生中的不确定性。
二、写作思路分析
该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标准答案”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局限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标准答案”的定义与作用:在考试、规则、科学等领域,“标准答案”有助于统一评价标准,提高效率。
2. “没有标准答案”的现象:如艺术创作、人际关系、道德判断等,往往因人而异,无法用单一标准衡量。
3. “标准答案”与“自由思考”的关系:鼓励独立思考,避免盲从,培养创新意识。
4. 现实意义:现代社会复杂多变,面对新问题时,不能只依赖既有答案,应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
三、优秀作文结构参考
部分 | 内容要点 |
引言 | 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标准答案”与“无标准答案”的对比,点明主题。 |
正文1 | 分析“标准答案”的价值与局限,举例说明其适用范围。 |
正文2 | 探讨“无标准答案”的现象,结合艺术、哲学、社会等多领域案例。 |
正文3 | 讨论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方向,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
结尾 | 总结观点,呼吁理性看待“标准答案”,拥抱多元思维。 |
四、典型素材推荐
- 历史人物:苏格拉底通过提问挑战权威,推动哲学发展;王阳明提出“心即理”,强调个体认知的重要性。
- 文学作品:《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无法用世俗标准衡量;《百年孤独》中马孔多小镇的命运充满不可预测性。
- 现实案例: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伦理困境,如自动驾驶的责任归属问题,缺乏明确答案。
五、写作建议
- 语言风格:可采用散文式或议论文体,注重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自然。
- 避免套话:不堆砌名人名言,而是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 思想深度:鼓励从个人体验出发,表达独特见解,展现思辨能力。
六、总结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生活中,人们常常期待一个‘标准答案’,但很多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既是对现实的观察,也是对思维深度的考验。它引导考生跳出固有框架,思考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一道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优秀作文题。
以上就是【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