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的意思和拼音】“精神矍铄”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虽然年岁已高,但精神状态非常好,显得非常有活力。下面将从意思、拼音、用法以及相关词语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精神矍铄”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妾虽不才,幸承天宠,不敢自安,愿陛下慎之。今观诸王,皆有精神矍铄之态。”原意是形容人虽然年老,但精神饱满、气色好,充满活力。现代多用于赞美老年人身体硬朗、精神焕发的样子。
在日常使用中,这个成语多用于对长辈或老人的称赞,表达对其健康和精力的肯定。需要注意的是,“矍铄”一词较为文雅,因此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使用更为合适。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精神矍铄 |
拼音 | jīng shén jué shuò |
出处 | 《后汉书·马皇后纪》 |
释义 | 形容人虽年老,但精神饱满、气色好,充满活力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神采奕奕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精神恍惚 |
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书面语、对长辈的赞美 |
注意事项 | “矍铄”为文言词汇,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
三、小结
“精神矍铄”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精神状态的积极评价。在现代社会中,它被广泛用于表达对老年人健康与活力的赞赏。通过了解其含义、拼音及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在不同语境中恰当运用这一词语。
以上就是【精神矍铄的意思和拼音】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