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大幅提升。然而,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传统的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会主要矛盾,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够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同时,部分领域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仍有待提升,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次,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再次,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