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诗如下: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的雪景图,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旅途中遭遇困境的感慨和对温暖人家的向往。
首句“日暮苍山远”,点明时间是傍晚,地点是苍茫的大山深处。“日暮”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象,也隐含着时光流逝、旅途疲惫之意;而“苍山远”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孤寂,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遥远与荒凉。
次句“天寒白屋贫”,将视线转向住所。“天寒”突出气候的寒冷,“白屋”指的是简陋的茅草房,与“贫”字相呼应,凸显出居住条件的艰苦。这一句通过描写环境的恶劣,更衬托出旅人在外奔波的艰辛。
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则是情节的发展。“柴门”表明这是普通农家的小屋,“闻犬吠”暗示有人归来,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风雪夜归人”直接点明主题,写出了风雪交加中赶路人的身影,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又寄托了诗人对漂泊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悠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以及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也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