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大班健康《肚子里的闹钟》微教案-20230222215925

2025-05-21 13:17:39

问题描述:

大班健康《肚子里的闹钟》微教案-20230222215925,快急哭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1 13:17:39

活动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常常会出现不按时吃饭或者暴饮暴食的现象,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设计了这次以“肚子里的闹钟”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认识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体验、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幼儿对健康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珍惜粮食、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并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动画等);

2. 食物模型若干;

3. 小铃铛若干作为模拟“闹钟”的道具;

4. 幼儿用书《健康生活小知识》相关章节摘录打印版。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约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早餐时间的小视频,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每天早上都吃了些什么?然后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吃早餐呢?”引出今天的主题——“肚子里的闹钟”。

二、主体部分(约20分钟)

1. 认识“肚子里的闹钟”(约8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简单结构图,向孩子们介绍胃是人体内的一个“大仓库”,它会根据我们进食的情况发出不同的信号。当胃里空空的时候,就像闹钟响了一样提醒我们要吃东西了;而当我们吃得太多时,胃也会感到不舒服,这时就需要休息一下了。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操作实物模型来加深理解。

2. 游戏环节——“找寻你的闹钟”(约7分钟)

组织全体小朋友围成一圈坐下,每人发一个小铃铛当作自己的“闹钟”。教师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闹钟”,即轻轻摇晃表示饿了需要进食,用力敲击则代表饱足或不适。接着让孩子们自由练习几次,再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有的扮演厨师准备美味佳肴,有的扮演顾客享用美食,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才能让每个“闹钟”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3. 故事分享——《小明的一天》(约5分钟)

教师讲述一则简短的故事,讲述主人公小明因为忽视了自己的“闹钟”而导致肚子痛的经历,强调按时进餐的重要性以及避免挑食浪费粮食的道理。鼓励孩子们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感受。

三、总结延伸(约5分钟)

请几位表现积极的小朋友上台分享今天学到的新知识,并邀请其他同学补充完整。最后教师总结道:“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只有懂得照顾好自己,才能让它长久地为我们服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互动性强的游戏设计,有效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基本的健康常识。不过,在后续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加强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孩子都能真正理解并内化所学内容。此外,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实践性活动,如组织参观厨房或参与烹饪课程等,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