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坛巨匠苏轼以其豪放旷达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于世。他的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蕴含着人生哲理与豁达情怀。在众多佳作中,《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堪称其代表之一。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雪景的独特感悟,更寄托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原文
其一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其二
霜华满地欲生烟,雾气侵窗似挂帘。
寒雀栖枝惊宿梦,冻云凝岫碍遥瞻。
孤城暮角传残角,断岸危桥接远帆。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翻译
其一
黄昏时分,细雨如丝般飘落,夜晚寂静无声,风平浪息,然而雪势却愈发猛烈。我只觉得被褥冰冷得如同浸透了水一般,却浑然不知庭院里早已积满了白雪。五更时分,远处传来阵阵悲壮的鼓角声,映照着星空的倒影在水中摇曳不定。听到千家万户因战争而发出的哀号,还有渔夫樵夫唱起的山歌,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其二
清晨,霜花铺满大地仿佛要升腾起薄雾,朦胧的雾气透过窗户,好似一道轻纱垂挂眼前。寒冷中的麻雀栖息在树枝上,突然被惊醒,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冻结的云层遮蔽了远处的山峦,使得眺望变得困难重重。孤零零的城池里传来傍晚的号角声,断崖上的桥梁连接着远方驶来的船只。在这萧瑟秋风之中,有谁会记得我这孤独的身影?黄叶纷纷飘落,将我的小屋封闭得更加幽寂。
赏析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所作。此时的他虽身处逆境,却依然能够以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从诗中可以看出,第一首侧重于描写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第二首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在第一首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一句尤为引人注目。这里不仅刻画了雪夜特有的氛围,还暗示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而“野哭千家闻战伐”则进一步揭示了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惨状,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此同时,“夷歌数处起渔樵”又透露出一种平静祥和的生活气息,形成了鲜明对比。
至于第二首,则通过一系列冷色调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谁念西风独自凉?”这一问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难以排遣的孤独感。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身处困境但仍保持乐观豁达形象的人物。
综上所述,《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既是一幅生动的冬日画卷,也是苏轼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更感受到了诗人面对挫折时那份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境界,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