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儿童启蒙读物,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孝道、礼仪和道德修养。这本书由清朝康熙年间的李毓秀所作,其内容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教材。
以下为《弟子规》全文: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而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有余力: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学文: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解读:
《弟子规》以“孝”为核心,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书中强调子女要尊重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待他人要有爱心,诚实守信,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例如,“父母呼,应勿缓”,告诉我们要及时回应父母的要求;“财物轻,怨何生”,则是在教导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懂得谦让,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升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这本书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