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XX镇高度重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推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预防与处置工作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加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因缺乏有效监护或治疗不及时,存在一定的社会风险。对此,XX镇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确保辖区内的和谐稳定。
首先,健全组织体系,压实工作责任。镇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综治办、派出所、卫生院、村委会等多部门联动的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其次,加强信息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依托村(居)委会、网格员力量,对辖区内所有已确诊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时更新患者病情、监护人信息及治疗情况。对于重点人员,实行“一人一策”管理,确保不漏一人、不掉一户。
再次,强化医疗保障,提升救治能力。镇卫生院设立专门的精神卫生服务窗口,为患者提供定期随访、药物指导和心理疏导服务。同时,积极协调上级医疗机构,畅通转诊绿色通道,确保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救治。此外,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照护,通过培训提升监护能力,减轻社会负担。
另外,注重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栏、广播、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偏见和歧视,营造关爱患者、支持康复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教育,引导其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防止因疏于看管而引发意外事件。
最后,完善应急机制,提升处置能力。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快速响应、妥善处置。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高效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危害。
下一步,XX镇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持续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为构建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