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实录,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21:26:17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和理解课文,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学习作者描写自然景象的表达方式,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潮水的动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有没有听说过钱塘江的大潮?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文章——《观潮》。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站在江边,看到一条白色的巨龙从远处奔腾而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气氛活跃。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读后提问:

-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篇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来写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潮来前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潮来前的句子,如“江面很平静,只有偶尔的浪花。”

提问:“作者为什么用‘平静’这个词?你觉得这时候的江面像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平静中蕴含着一种期待,为后面的潮水做铺垫。

2. 潮来时的壮观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重点讲解比喻句:“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模仿朗读。

教师提问:“如果你在现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踊跃发言,表达出震撼、激动等情绪。

3. 潮过后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潮过后的句子,如“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涌动。”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潮水的力量有多大?”

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自然力量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把潮水的壮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布置作业:

- 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 以“我眼中的钱塘江”为题,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朗读与理解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语言之美。但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应多设计一些口语表达练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