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登岳阳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陈与义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重要诗人,其诗风沉郁顿挫,情感真挚。他所作的《登岳阳楼》是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怀古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下的忧国情怀。这首诗以登临岳阳楼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一、原文
《登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泪纵横不是悲。
二、注释
- 洞庭之东江水西:指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的东边,长江的西边。
- 帘旌不动夕阳迟:帘幕没有随风飘动,夕阳缓缓落下,形容环境静谧。
- 登临吴蜀横分地:吴地与蜀地在此交汇,暗指地理上的重要性。
- 徙倚湖山欲暮时:徘徊在湖山之间,天色将晚。
- 万里来游还望远:从远方而来,仍要眺望远方。
- 三年多难更凭危:经历了三年的战乱与苦难,更加感到处境艰难。
- 白头吊古风霜里:白发苍苍,面对历史遗迹,在风霜中感叹。
- 老泪纵横不是悲:泪水纵横,但并非仅仅因为悲伤。
三、翻译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的东边,长江的西边,夕阳缓缓下落,帘幕静止不动。登上这座楼,仿佛置身于吴地与蜀地的交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之间,天色已近黄昏。我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依然遥望远方;经历了三年的战乱与困苦,更加感到身处险境。白发苍苍,面对历史遗迹,在风霜之中哀悼古事,老泪纵横,却并非仅仅是出于悲伤。
四、赏析
《登岳阳楼》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中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引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山河,思绪万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伤,也有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万里来游还望远”一句,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异地,却心系故土;“三年多难更凭危”则点明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背景。最后一句“老泪纵横不是悲”,看似矛盾,实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哀叹,更是对时代悲剧的深切同情。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陈与义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是宋代山水诗中的佳作之一。
结语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不仅是一次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它让我们看到一位诗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