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小龟回家教案】一、活动名称:
《送小龟回家》
二、适用年龄:
3-5岁幼儿(小班)
三、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3.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1. 实物或图片:小乌龟若干只(可使用玩具或动画视频);
2. 教具:小路、草地、水池等场景布置图;
3. 道具:小篮子、小帽子、小背包等;
4. 音乐:轻柔的背景音乐;
5. 课件或绘本:《送小龟回家》故事书或动画片片段。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引入:“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小乌龟!它迷路了,想请大家帮它找回家的路。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播放一段关于小乌龟的动画短片,引导幼儿观察小乌龟的外形、动作和生活环境。
2. 观察与讨论(8分钟)
教师展示小乌龟实物或图片,提问:
- 小乌龟长什么样子?
- 它喜欢在哪里生活?
- 如果小乌龟走丢了,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适时补充知识,如乌龟生活在水中或陆地,有壳保护自己等。
3. 游戏“送小龟回家”(15分钟)
教师布置一个简单的“回家之路”,包括小路、草地、小河等场景,让幼儿扮演“小护龟员”,带着小乌龟完成任务。
玩法说明:
- 幼儿分组,每组获得一只小乌龟;
- 每组需要将小乌龟从起点送到终点(即“家”);
- 路途中设置障碍,如跨过小河(用纸板铺成)、走过草地(软垫)等;
- 完成任务后,幼儿可以讲述自己是如何帮助小乌龟的。
4. 情感升华(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
- 为什么我们要帮助小乌龟?
- 如果我们不帮助它,会发生什么?
- 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
通过讨论,强化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5. 总结与延伸(2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帮助了小乌龟,它很开心。希望小朋友以后都能爱护小动物,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延伸活动建议:
- 在区域角投放小动物模型,供幼儿自由观察和玩耍;
- 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真实的昆虫或小动物,增强亲近自然的体验。
六、活动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语言表达以及情感反应,评估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关注幼儿在合作、倾听、表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七、注意事项:
- 确保所有道具安全,避免幼儿误食或受伤;
- 对于害怕小动物的幼儿,应给予适当引导和鼓励;
- 活动中注意节奏,保持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平衡。
八、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送小龟回家”为主线,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同理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真实情境,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