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焚字的成语及解释】在汉语中,许多成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常常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义。其中,“焚”字作为成语的一部分,往往象征着毁灭、焚烧或强烈的感情。以下是一些含有“焚”字的成语及其含义解析。
1. 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
释义:点燃灯烛,延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出处: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用法:多用于赞美人刻苦努力的精神。
2. 焚琴煮鹤(fén qín zhǔ hè)
释义:把琴当柴火烧,煮鹤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大煞风景。
出处:宋代黄庭坚《短歌行》中有“煮石疗饥,焚琴煮鹤”之语。
用法:常用来批评对美好事物的破坏行为。
3. 焚山煮石(fén shān zhǔ shí)
释义:烧山取石,比喻徒劳无功或浪费资源。
出处:此成语较为少见,常见于古籍中描述不切实际的行为。
用法:多用于讽刺某些无效的努力。
4. 焚舟破釜(fén zhōu pò fǔ)
释义:烧掉船只,打破饭锅,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
出处:源于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后演变为“焚舟破釜”。
用法:形容下定决心,背水一战。
5. 焚香沐浴(fén xiāng mù yù)
释义:焚香和沐浴,原为宗教仪式中的准备动作,现多指虔诚地进行某种活动。
出处:常用于佛道仪式中,表示清净身心。
用法:可用于形容认真对待某事的态度。
6. 焚心似火(fén xīn sì huǒ)
释义:内心如同燃烧的火焰,形容极度的焦虑、痛苦或激情。
出处:多见于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小说等。
用法: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强烈情绪。
7. 焚林而猎(fén lín ér liè)
释义:烧毁森林来打猎,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后果。
出处: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焚林而猎,兽虽多,其得亦少。”
用法:常用于批评短视的行为。
8. 焚骨扬灰(fén gǔ yáng huī)
释义:将骨头烧成灰并扬掉,形容彻底消灭或不留痕迹。
出处:多用于古代战争或极端惩罚的情境。
用法:带有强烈的毁灭意味,常用于文学描写。
这些成语中的“焚”字,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燃烧”,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寓意与情感色彩。无论是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还是描述行为方式,都展现出汉语成语的独特魅力。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也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