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制度】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规范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与管理,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辖区内所有涉及二次供水设施的单位和个人,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提升供水服务质量,预防水质污染事件的发生。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住宅小区、写字楼、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内设置的二次供水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水泵房、水箱、管道系统及相关控制设备。
二、管理职责
1. 供水单位应设立专门的二次供水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
2. 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定期接受培训,掌握水质检测、设备操作及应急处理等技能。
3. 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环节责任分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三、设施管理要求
1. 二次供水设施应设在通风良好、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避免受到污染源的影响。
2. 水箱、管道等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并建立清洗记录台账。
3. 设备运行期间,应保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异物进入,确保水质安全。
4. 定期检查水泵、阀门、压力表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四、水质监测与检测
1. 供水单位应定期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应包括浊度、余氯、pH值、细菌总数等基本指标。
2. 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向用户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水质,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供水安全。
五、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1. 制定完善的二次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2. 发生水质污染、设备故障等紧急情况时,应迅速启动预案,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3.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1. 定期开展饮用水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对二次供水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监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举报,共同维护饮水安全。
3.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畅通投诉渠道,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供水单位负责解释和修订。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本制度的有效执行。
备注: 本制度内容可根据当地政策法规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