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找秋天》教案】一、活动主题:
《找秋天》
二、适用年级:
一年级
三、活动时间:
2025年10月(秋季)
四、活动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如树叶变色、果实成熟、天气转凉等。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式,体验秋天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体会季节变化带来的美好。
五、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 秋天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 布置校园或户外观察区域
- 绘画工具(彩笔、画纸等)
- 学生分组名单
2. 学生准备:
- 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衣物
- 准备笔记本或记录本
- 可携带小工具(如放大镜、小篮子等)
六、活动流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或展示秋天的图片。
- 提问引导:“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有什么特点?”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补充。
2. 观察活动(20分钟)
- 分组进行校园或附近公园的“找秋天”活动。
- 观察内容包括:树叶的颜色变化、花草的状态、果实的种类、天气的变化等。
- 鼓励学生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受秋天的气息。
3. 交流分享(15分钟)
-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图画展示。
- 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共同特征。
4. 创意表达(15分钟)
-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绘制一幅“我眼中的秋天”画作。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材料进行创作。
5. 总结提升(10分钟)
- 教师总结秋天的特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养成热爱自然的好习惯。
七、活动延伸:
- 家庭任务:请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家附近的秋天景象,并拍照或画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分享。
- 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秋天的绘本或故事,如《秋天来了》《树叶飘飘》等。
八、评价方式:
-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成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画作和分享内容,评估其对秋天的认识程度。
九、注意事项:
-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学生走失或接触危险物品。
-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整理场地,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十、教学反思:
本次《找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季节变化,激发他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通过观察、交流和创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际,开展类似的主题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