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及评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及评析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5 14:15:5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教学实录

授课教师:李老师

授课年级:六年级

教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李老师以一首轻快的音乐作为背景,展示唐代安史之乱期间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古代,战争会给百姓带来怎样的影响吗?”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流离失所”,有的说“家破人亡”。接着,李老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杜甫在战乱中听到好消息后写下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感知(8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李老师巡视指导,纠正个别学生的发音问题。随后,她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高兴”、“激动”、“喜悦”。

李老师总结:“这首诗是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写的,心情非常激动,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三、细读品析(15分钟)

李老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句: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学生理解“剑外”指四川,“蓟北”指河北地区,诗人听到消息后喜极而泣。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分析“却看”表示回头看,“妻子”指家人,“漫卷诗书”表现诗人兴奋地整理书籍,表现出极度的喜悦。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希望尽快回到家乡的心情,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理解诗人想象自己一路返乡的情景,体现归心似箭的情感。

李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并结合生活经验谈感受。

四、拓展延伸(7分钟)

李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杜甫生平的视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创作此诗的背景。之后,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杜甫,在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愿意像他一样写下这样一首诗吗?为什么?”

学生热烈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

李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在国家危难之时的忧国情怀,以及听到胜利消息时的喜悦之情。她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如果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听到类似消息时的感受。

二、教学评析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体验与语言感悟的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李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朗读、深入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同时,她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使古诗学习更加贴近现实,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课堂设计层次分明,从初读到精读再到拓展,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在情感体验方面,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诗人内心,感受到那份因国家安定而产生的喜悦与希望。

总体而言,这是一节富有成效、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