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颗泡桐树1】在小镇的边缘,有一片被遗忘的土地。那里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喧嚣的人群,只有几棵歪歪扭扭的泡桐树,静静地立在风中。当地人称它们为“十三颗泡桐树”,但没人知道这个名字从何而来。
小时候,我常和伙伴们跑到那片土地上玩耍。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春天时开满淡紫色的花,像一串串小铃铛挂在枝头。我们喜欢在树下躲猫猫、讲故事,甚至在树根旁埋下一些小秘密——比如写给未来的信,或者藏起来的玩具。
关于这十三棵树,镇上的老人总是摇头说:“那是老辈人种下的,具体怎么来的,谁也说不清。”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某场大旱灾后幸存下来的希望;也有人说,那是某个家族的象征,代表着他们曾经的荣耀与苦难。
但我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是十三棵?不是十二,也不是十四?这个数字似乎暗藏着某种未解的谜题。有一次,我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块刻着模糊字迹的木牌,上面写着:“十三之数,不可破。”我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但它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敬畏。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片土地逐渐被规划为新的住宅区。开发商开始派人来测量、评估,准备将这些树砍掉。消息传来时,镇上的人议论纷纷,有人反对,有人觉得无所谓。可我知道,这些树不仅仅是树,它们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是故事的见证者。
于是,我和几个朋友决定做点什么。我们拍下照片、写文章、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这些树的故事。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件事,甚至有记者来采访我们。虽然最终是否能保住这些树还不确定,但至少,我们让它们不再只是“十三颗泡桐树”,而是有了名字、有了故事、有了情感。
如今,每当我走过那片土地,总会停下脚步,看看那些熟悉的树影。它们依旧站在那里,沉默而坚定,仿佛在等待一个答案,或是一个奇迹。
或许,十三颗泡桐树的故事,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