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偶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偶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作的一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这首诗虽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感悟,体现了朱熹在文学与思想上的独特风格。
一、原文
> 少年易老学难成,
> 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未觉池塘春草梦,
> 阶前梧叶已秋声。
二、译文
少年时期容易衰老,学问却难以成就;
每一寸光阴都不应轻易浪费。
还未察觉池塘边的春草已经生长,
台阶前的梧桐叶子已经发出秋天的声音。
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通过描写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岁月不饶人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劝诫之情。
2. “一寸光阴不可轻”一句中的“轻”字有何含义?
答:“轻”在这里是“轻视、忽视”的意思,强调时间的宝贵,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浪费一分一秒。
3.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这两句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春草梦”与“梧叶秋声”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飞逝,使读者感受到时光如流水般迅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四、赏析
《偶成》虽为一首短诗,但内容深刻,语言凝练,极具哲理性。全诗围绕“时间”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出对人生短暂与时光宝贵的思考。
首句“少年易老学难成”,点明了人生易老、学问难成的现实,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不易与坚持的重要性。第二句“一寸光阴不可轻”,是对前句的进一步强调,呼吁人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后两句以景写情,通过“池塘春草”与“阶前梧叶”的变化,暗示时光流转之快,让人感叹岁月无情。这种由景入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意味。
五、总结
朱熹的《偶成》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则关于时间与人生的警世之作。它提醒我们,人生短暂,唯有珍惜当下,方能不负韶华。无论是对学子还是对世人,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