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勒和布朗】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位学者的名字始终与教师专业成长理论紧密相连——福勒(Furler)和布朗(Brown)。尽管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中叶,但其提出的“教师关注阶段理论”至今仍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福勒和布朗通过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长期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阶段性模型。他们认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个人认知的变化,经历多个不同的关注阶段。这一理论不仅揭示了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培训依据。
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理论,教师的成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教学前关注阶段
在这个阶段,未来的教师往往更关注自身是否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足够、课堂管理能力是否达标等。此时的焦点更多地放在“我能否教好”上。
2. 早期教学关注阶段
当教师真正走上讲台后,他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课堂的实际操作。他们更加关注如何维持课堂秩序、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应对突发状况等。这一阶段的教师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因为他们需要快速适应教学环境。
3. 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逐渐从关注自身转向关注学生。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此时,教师的关注点已经从“我能做什么”转变为“学生需要什么”。
4. 教学后关注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的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不仅关注课堂教学本身,还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教学效果,并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他们更注重长期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福勒和布朗的理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理解教师成长过程的框架,同时也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了解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关注重点,教育管理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课程,帮助教师顺利度过各个发展阶段。
此外,这一理论也提醒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实践。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教师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总之,“福勒和布朗”的理论虽然诞生于几十年前,但其核心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教师的成长轨迹,也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