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活动名称
《古朗月行》——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和朗诵古诗,激发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
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与想象。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
三、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含《古朗月行》配乐朗诵、相关图片)
2. 月亮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如月亮模型、图片等)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幼儿用书《古诗欣赏》(或教师自制图文并茂的读本)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月亮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夜晚的月亮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看到的月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2. 欣赏与学习古诗(10分钟)
教师播放《古朗月行》的配乐朗诵,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随后,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结合图画帮助幼儿理解。例如: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教师可以拿出一个白色的圆盘,告诉幼儿:“小时候的李白以为月亮是一个白玉做的盘子,多么有趣啊!”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瑶台”和“青云”,引导幼儿想象月亮像一面镜子一样挂在天空中。
3. 朗诵与模仿(8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诗歌,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鼓励幼儿模仿教师的语气,尝试自己朗读,增强语言表现力和参与感。
4. 创意表达(7分钟)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可以让他们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月亮,或者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我眼中的月亮是……”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古诗的魅力,并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享这首诗。
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朗诵《古朗月行》,并记录下家人的反应。
五、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古朗月行》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接触古诗,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活动中注重互动与体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美。
六、延伸建议
1. 可以将古诗编成简单的舞蹈动作,增加趣味性。
2. 在班级设置“古诗角”,定期展示幼儿的作品和朗诵录音。
3. 结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更多与月亮相关的主题活动。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确保适合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