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_张骞传》原文及翻译】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史书中,《汉书》是一部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经典之作。其中,《张骞传》作为《汉书》中的一篇,不仅记录了西汉时期一位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更展现了当时国家对外交流、开拓边疆的重要历史背景。
《汉书·张骞传》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全文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及其对汉朝外交与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本文将对《汉书·张骞传》的原文进行摘录,并结合现代汉语进行翻译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原文节选:
>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三年,为郎。时匈奴降者言,月氏在大夏之北,数与匈奴战,欲报怨,而不知其道。上令骞以郎中使月氏,为匈奴所留,岁余。后亡,西走,至大夏,不得月氏,遂还。……骞为人强力,有节操,自使西域,始通滇国,西南夷皆附汉。
翻译与解析:
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他被任命为郎官。当时有投降的匈奴人说,月氏国位于大夏国的北面,多次与匈奴作战,想要报仇雪恨,但不知道通往那里的道路。于是皇帝命令张骞以郎中的身份出使月氏,结果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来他逃了出来,向西行进,到达了大夏,但未能找到月氏国,于是返回长安。……张骞这个人性格坚韧,有气节,自从出使西域之后,开始与滇国建立联系,西南的少数民族纷纷归附汉朝。
历史意义与评价:
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虽然未能完成最初的使命,但却开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通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他的冒险精神和坚定意志,不仅推动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也为后来的中外交流奠定了基础。
在《汉书·张骞传》中,班固通过简练的文字,刻画了一个勇敢、忠诚、富有远见的历史人物形象。张骞的故事不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更是古代中国开放包容、勇于探索精神的象征。
结语:
《汉书·张骞传》不仅是一篇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探索、勇气与外交智慧的典范之作。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年代,一个普通人的坚持与努力,竟然能够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张骞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