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学设计-,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22:51:28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内容。

- 学习作者通过简洁语言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 结合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境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苏轼在逆境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在夜游承天寺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难点:体会“闲人”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的哲理思考。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苏轼生平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古风音乐,展示月夜下的承天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如果你在夜晚独自漫步,会想到什么?有什么心情?”

引出课题《记承天寺夜游》,并简介作者苏轼。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正音,讲解重点词语(如“遂”、“盖”、“但”等)。

3.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结构和情感基调。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组讨论: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有何妙处?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教师点拨:

- 引导学生分析比喻手法的运用,感受月夜之美。

- 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背景,理解“闲人”的复杂含义。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苏轼其他作品片段(如《定风波》),比较其情感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谈谈对“闲人”一词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写一段短文,描述自己在某个安静时刻的感受。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教师总结全文,强调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心态的精神。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3. 布置作业: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五、板书设计:

```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夜游缘由:月夜清景 → 空灵之境

情感表达:赏月之乐 → 闲人之思

人生感悟:逆境不悲 → 心境超然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情感体验,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加强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审美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