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middot及可怜今夕月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这首词以中秋夜月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史以及家国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全词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代豪杰的胸襟与情怀。
原文:
>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
>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 需要某人,某人,来共我,醉明楼。
>
>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总被斜晖染旧愁。
> 谁能解,此中意,付与一壶酒?
> 望长安,在何处?
> 依稀记得,当年事,梦里游。
>
> 须信道,世路多艰,不如归去,还乡好。
> 想当年,少日,风流,俊逸,志气昂扬。
> 而今鬓发,已成霜雪,心事难酬。
> 愿君知,愿君识,此心如水,不随波逐流。
赏析:
这首词开篇以“可怜今夕月”起笔,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略带哀愁的中秋之夜。月亮在古人眼中往往象征着团圆、思念和永恒,而在辛弃疾笔下,它却仿佛在问:“你往哪里去了?”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月亮一种生命感,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接着,“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这一句充满了哲思意味。词人似乎在追问:是否在另一个世界,人们正欣赏着同一轮明月?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思索,更是对人生、命运、时空的一种深层追问。
“需要某人,某人,来共我,醉明楼。”这一句则透露出词人渴望知己、渴望倾诉的心情。在这样的夜晚,他希望有一个人能够陪伴他,一同饮酒赏月,寄托心中的忧思。
下阕转入对过往的回忆。“灞桥烟柳,曲江池馆”,这些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已被斜阳染上一层旧愁。词人感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心中满是对往事的追忆与无奈。
“谁能解,此中意,付与一壶酒?”这里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力,唯有借酒消愁,表达内心难以言说的情感。
最后几句“望长安,在何处?依稀记得,当年事,梦里游。”则是整首词情感的高潮。词人遥望远方的长安,思绪回到了年轻时的壮志豪情,而如今却只能在梦中追寻曾经的理想与抱负。
翻译:
今晚的月亮多么可爱,它究竟要去哪里呢?
是不是还有别人,在另一边看到它从东方升起?
这天外的世界,茫茫无边,只有长风送走中秋的月光。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人,能与我一起,登上高楼,畅饮醉卧。
那灞桥的柳树、曲江的楼阁,都被夕阳染上了旧日的愁绪。
谁又能理解我此刻的心境,把这份情绪寄托在一杯酒中?
我望着遥远的长安,不知它在何方。
只记得年少时的风光,那时意气风发,志向高远。
而今两鬓斑白,心事难酬,只想归乡,安度余生。
我相信世间道路艰难,不如回家,回到故乡。
回想当年,少年英俊,胸怀大志。
如今却已白发苍苍,心事无人能懂。
愿你明白,我的心如流水般清澈,不愿随波逐流。
结语: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月色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与家国情怀的作品。辛弃疾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