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锄禾日当午古诗书

2025-10-14 02:23:09

问题描述:

锄禾日当午古诗书,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4 02:23:09

锄禾日当午古诗书】《锄禾日当午》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悯农》组诗中的第一首,全诗为: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深刻认识。它不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诗歌

项目 内容
诗名 《悯农》(其一)
作者 李绅(唐代)
创作背景 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主题思想 揭示粮食的珍贵,呼吁珍惜食物,尊重劳动
表现手法 白描、对比、借景抒情
诗歌结构 四句,前两句写劳动场景,后两句点明主题
语言风格 简洁质朴,富有画面感

二、诗歌赏析与意义

1. 画面感强

“锄禾日当午”描绘了烈日炎炎下,农民挥汗如雨地劳作的情景;“汗滴禾下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辛苦。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一滴滴汗水落在土地上的画面,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2. 情感真挚

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真实的情感,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3. 寓意深远

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将视角从田间转移到饭桌上,提醒人们每一粒米饭都凝聚着劳动者的汗水,应倍加珍惜。

4. 教育意义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理念的体现,常被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节约精神。

三、延伸思考

虽然这首诗创作于古代,但其核心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粮食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而《锄禾日当午》正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无声批评。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尊重劳动、珍惜食物始终是值得传承的价值观。

总结

《锄禾日当午》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传承。通过学习和理解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体悟,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更加珍惜当下的一切。

以上就是【锄禾日当午古诗书】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