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形容什么】“危言危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的言行举止。但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具体含义并不清楚,甚至误以为它是指“危险的言论和行为”,其实不然。本文将从字面意思、实际含义、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危言危行”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危言危行,庶几免于乱矣。’”原意是说,一个人如果说话谨慎、行为端正,就可以避免祸乱。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指人说话正直、行为端正,不阿谀奉承,不随波逐流,具有独立人格和道德操守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危”在这里并不是“危险”的意思,而是“正直、严肃”的意思;“言”和“行”分别指言语和行为。因此,“危言危行”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是非、善恶时,敢于坚持原则、不趋炎附势的品质。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多用于赞美那些有正义感、敢说真话、坚守底线的人。
二、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危言危行 |
| 出处 | 《论语·宪问》 |
| 字面意思 | “危”指正直、严肃;“言”指言语;“行”指行为 |
| 实际含义 | 指人说话正直、行为端正,不阿谀奉承,有独立人格和道德操守 |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褒义,赞美有原则、有担当的人 |
| 容易误解 | 有人误认为是“危险的言论和行为”,实际上与“危险”无关 |
| 现代意义 | 强调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
| 使用场景 | 适用于评价他人在关键时刻是否坚守原则,如政治、道德、职场等 |
三、结语
“危言危行”虽然听起来有些“严肃”,但其核心是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压力或混乱时,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道德底线。它不仅是古代士人的理想追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危言危行形容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