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登泰山记一词多义知识归纳

2025-11-11 02:43:00

问题描述:

登泰山记一词多义知识归纳,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1 02:43:00

登泰山记一词多义知识归纳】《登泰山记》是清代文学家姚鼐的散文名篇,文章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登泰山的经历和所见所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掌握其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对于理解文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登泰山记》中出现的一些常见词语进行一词多义的归纳整理,帮助读者更准确地把握文言词汇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一词多义知识归纳表

词语 词性 第一种含义 例句 第二种含义 例句 第三种含义 例句
名词 道路 “道皆砌石为栏” 原理、道理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方法、方式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代词 他(们)的 “其山横亘,若有所阻” 自己的 “余始至,其气清朗” 语气助词,表示推测或反问 “其可怪也欤?”
介词 用、凭借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因为 “以故荆轲逐秦王” 表目的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连词 并列、转折 “而山多石,少土” 承接 “而望马融之山” 修饰 “吾尝跂而望矣”
助词 “余之游也” 用于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 取消句子独立性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指示代词 “是日观道中石刻” 正确、对 “是亦不可以已乎” 判断动词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总结说明:

1. “道”:在文中主要指“道路”,但也常用于表达“道理”或“方法”,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2. “其”:作为代词时,常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作为语气词时,常用于表达推测或反问。

3. “以”:在文言文中使用广泛,常见于表示原因、手段或目的,需注意搭配和语境。

4. “而”:连接前后分句,可根据语义选择并列、转折或承接等关系。

5. “之”:作为助词,作用多样,包括所有格、宾语前置、取消句子独立性等。

6. “是”:既可作指示代词,也可作判断动词,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分析。

通过以上归纳可以看出,《登泰山记》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丰富,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掌握这些词语的不同含义,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反复揣摩,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上就是【登泰山记一词多义知识归纳】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