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怀古》赏析】《潼关怀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一篇代表作,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关怀而广为流传。这首作品虽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情感真挚,思想深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与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峰峦如怒,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开篇以生动的自然景象起笔,将潼关的雄伟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山峦仿佛在愤怒地咆哮,黄河之水也似在咆哮,表现出一种壮阔而紧张的氛围。这里的“怒”不仅是自然的力量,更象征着历史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接着,“望西都,意踟蹰。”作者站在高处远眺昔日的繁华都城,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曾经的盛世已成过往,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这种由盛转衰的对比,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一句直指历史的变迁。无论是秦朝的宫殿,还是汉代的楼阁,最终都化为尘土,成为历史的遗迹。作者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也隐含了对统治者贪婪无度、不顾百姓死活的批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全篇最震撼人心的句子。无论国家兴盛还是衰亡,最终受苦的都是普通百姓。这句话简洁有力,道出了封建社会中百姓命运的无奈与悲哀,也体现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
整首《潼关怀古》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潼关风光的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抒怀之作。张养浩通过这首散曲,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
在今天看来,《潼关怀古》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关注民生、顺应民心,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张养浩的这份情怀与担当,也值得后人铭记与传承。